很多父母认为夸奖孩子非常简单,就是嘴边经常挂着“你真棒!”“你真是好孩子!”就可以了。所以在夸奖孩子的时候,父母常常拿起一句表扬的话就说,以为只要是好听的、赞美的就会对孩子有帮助,就会提升孩子的自信。其实有些赞美话不是随便说的,赞美要真心诚意。
误区一:只要表扬,不要批评
表现:5岁的豆豆在幼儿园里经常打小朋友。但是妈妈认为孩子不能批评,所以总是对豆豆说:妈妈知道,你打人是因为你想跟他们打招呼。
分析:赏识孩子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,孩子会因为你的赏识变得更加自信。所以很多父母便开始一味追求赞美,从来不批评孩子。无论做的怎么样,孩子都不会受到批评。一个5岁的孩子,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,他的打人行为已经不是要表达想与人交往的愿望了。这个时候妈妈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与人交往的正确方式,引导他成为受人欢迎的人。而且一味的表扬会使孩子觉得妈妈支持我这样做,他会继续坚持错误的行为。
对策: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,不要帮助孩子寻找借口,更不要盲目地找其他理由表扬孩子。适当的批评会帮助孩子了解规则和界限,帮助他更好的成长。
误区二:表扬孩子,而不是表扬努力
表现:爸爸下了夜班在休息,宝宝乖乖地默默玩积木,不吵闹。妈妈抱着宝宝,夸奖他说“你真棒!”
分析:“你真棒!”“你真了不起!”是父母们常常用的赞美话。其实当孩子表现出令人满意的行为时,这些话却没有起到真正的鼓励作用。因为这些话的重点是表扬孩子本人,而且一句话全面概括。经常这样表扬,容易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:值得表扬的不是我做的事情,而是我这个人,听多了这样的表扬,容易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:值得表扬的不是我做的事情,而是我这个人,听多了这样的表扬,孩子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、听不得批评的心理。
对策:对事不对人,表扬要具体到位。“我睡觉的时候,你能这么安静,谢谢宝宝!”当孩子有进步或者掌握了一门新技能的时候,你要能指出你观察到的细节,“你画的花五颜六色的,真好看”这远比一句空洞的表扬要好得多。当你把表扬的重点放在孩子做的事情上,孩子就会知道,他受到表扬是因为某件事做的好。
误区三:频率失当
表现:4岁的暖暖早就能自己吃饭了,但每次吃完饭,妈妈都会赞美一句“暖暖真棒,能自己吃饭!”
分析:孩子已经能熟练掌握的事情,父母还要夸奖一番,表扬就失去了意义。长此以往,孩子就会形成无论做什么都希望得到表扬的习惯,只能接受表扬,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,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。这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和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。
对策:表扬的频率应该前紧后松。如果这是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饭,一定要表扬他。而随着孩子做的越来越好,你的标准也要相应的提高了。父母应该学会发现孩子值得赞美的成绩,抓住机会给予鼓励和赞美。
误区四:赞美话含糊不清
表现:东东画了一幅画给妈妈,妈妈看了看画说“你真棒!”
分析:赞美不分青红皂白,就会变得空洞和毫无意义,孩子会对此毫无反应,你的表扬也就失去了意义。孩子能够区分什么是空洞的赞美,什么是真的承认他的努力。“哦,这是谁做的?真干净啊!没有一个玩具留在地上!”妈妈用充满骄傲和快乐的声音赞美孩子的时候,孩子会自豪无比。
对策:表扬要明确。而不是泛泛地说“做得好!”你可以说“颜色真漂亮,让人觉得很愉快!”或者“你给咱们今天早上讲的故事画了一幅画”
误区五:滥用奖励
表现:4岁的笑笑要和妈妈一起去公园,笑笑和往常一样自己穿衣、穿鞋。妈妈随口对女儿说“你自己穿上鞋子了,真棒!妈妈奖励你吃雪糕。”
分析:对孩子经常完成的事情突然大加奖励,易使孩子把习惯当成了了不起的成绩。如果总是随便把赞美和奖励联系在一起,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就会有一种错觉——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奖励的。父母也会因此面对孩子的要挟,奖励变得适得其反。同时滥用物质奖励会养成孩子的骄奢习惯,不爱惜物品,不懂得珍惜他人劳动。
对策:奖励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原因。对孩子做出好的行为时,奖励会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行为的赞赏和支持,他会在这个方面更加努力。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,也可以是精神奖励,最好做到两者结合。